年度重磅大展开幕!恒达文物有限公司全景亮相国博!

发表时间:2022-08-12 15:26

文物承载国运,牵连着民心

70年筚路蓝缕,路转峰回

文物归来路上

每一次回归

都凝聚着民心,激昂着力量

重重擂响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鼓点


展览汇集来自13个省市、18家文博单位的600余件回归文物参展,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流失文物回归的历史性成就的全面总结展示。展品不仅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伯远帖卷、五牛图卷、秦公晋侯青铜器、龙门石窟佛像等珍贵文物,也包括我国近期成功追索回来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大波珍贵馆藏参展,其中包括青铜虎鎣(yíng)、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圆明园青铜鼠首兔首等。

图片
彩绘浮雕武士石刻,五代 后唐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三个单元

25个“归来”故事,

带大家回溯70年,

流失文物的回归之路。




展览六大看点

【看点1】  
圆明梦归,圆明园兽首铜像重聚

图片
图片
布展剧透(非最终展出效果)



回归故事



19世纪中叶,列强的坚船利炮,震破了晚清朝廷天朝上国的迷梦。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万园之园付之一炬,珍贵文物被掠西去。此后中国,江山萧瑟、生灵涂炭。礼器、典籍、雕塑、壁画……大量文物由于战争劫掠、文化掠夺、非法贸易而漂泊异乡。一件件失去了尊严与荣光的珍宝,在颠沛流离中记录着令人唏嘘的往事,在百转千回里顾盼着魂牵梦绕的家园,也牵动着万千国人的心弦。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圆明园兽首在内的我国流失文物陆续现身海外,国际拍卖企业屡屡高价渔利,文物回归面临重重障碍。一念在兹,万山无阻,克艰克难,荣归故土。中国政府始终以坚定的决心推进文物回归,从牛首、虎首、猴首的国企竞拍,到马首、猪首的华商捐赠,再到鼠首、兔首的外国友人返还,圆明园兽首从星散到重聚,辗转走过的,正是一条中国流失文物回归之路。



展品:

圆明园牛首铜像,清代,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圆明园虎首铜像,清代,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圆明园猴首铜像,清代,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圆明园猪首铜像,清代,何鸿燊先生捐赠,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圆明园鼠首铜像,清代,弗朗索瓦•皮诺先生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圆明园兔首铜像,清代,弗朗索瓦•皮诺先生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片

圆明园鼠首铜像 清代

弗朗索瓦•皮诺先生捐赠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片

圆明园兔首铜像 清代

弗朗索瓦•皮诺先生捐赠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看点2】

《五牛图》《伯远帖》等

知名书画作品现身展览

图片

韩滉《五牛图》卷,唐代

故宫博物院藏


(展出安排:9月17日-10月16日为原件展出,10月17日-11月17日为复制品展出)



图片

王珣《伯远帖》卷,晋代

故宫博物院藏


(展出安排:9月17日-10月16日为原件展出,10月17日-11月17日为复制品展出)



其他知名书画展品还有:

王献之《中秋帖》卷(展期内为复制品展出),晋代,原作藏于故宫博物院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展期内为复制品展出),宋代摹本,原作藏于故宫博物院


董源《潇湘图》卷,五代,故宫博物院藏(展出安排:9月17日-10月16日为复制品展出,10月17日-11月17日为原件展出)


赵佶《祥龙石图》卷,宋代,故宫博物院藏(展出安排:9月17日-10月16日为复制品展出,10月17日-11月17日为原件展出)




回归故事



民国以来,由于连年战乱,大量珍贵文物流至香港,吸引众多中外藏家、文物商贩雾合云集,大量珍贵文物面临着进一步流失的危险。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下,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成立“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专门在香港从事珍贵文物抢救工作。文物小组克服艰难困苦,保护和追回了大量流失的文物。其中,又以《中秋帖》《伯远帖》的回归最为后人所乐道。


《中秋帖》《伯远帖》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快雪时晴帖》被乾隆统称为“三希”。中秋、伯远二帖曾被溥仪携出紫禁城,其后几易其手,辗转至港。1951年10月,郑振铎得悉“二希”即将询价出售的消息后,立即在徐森玉、胡惠春、徐伯郊等人的协助下,启动文物抢救工作。周总理高度重视“二希”的抢救征集,专门作出批示。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的王冶秋奉命偕同上海文管会主任徐森玉、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兼程南下谈判,最终成功购回“二希”,拨交故宫博物院收藏,结束了两件国宝长达数十年的颠沛流离。


此后几年间,“文物小组”有计划的征集了唐韩滉《五牛图》、五代董源《潇湘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摹本)、宋徽宗赵佶《祥龙石图》等重要文物,这些文物的回归,成为新中国保护文物的一段佳话。




【看点3】

王处直墓彩绘浮雕两武士合璧展出

图片
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右),五代十国,美国政府返还,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左),五代十国,安思远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回归故事



1994年6月,河北省曲阳县的王处直墓遭盗掘,被盗文物几经转卖,流失海外。2000年2月,我国学者在美国偶然发现某拍卖行即将拍卖疑似王处直墓被盗浮雕武士石刻的重要线索,随即将消息传回国内。经河北省文物局研究确认,相关拍品确系王处直墓甬道处两块浮雕之一,国家文物局立即启动文物追索工作。


2000年3月,国家文物局照会美国驻华使馆,要求美方中止拍卖并返还流失文物,美国政府也对此表达了积极的合作态度。3月21日,美国纽约州南区地方法院做出要求相关机构中止拍卖的决定,并下达民事没收令,授权海关部门将文物扣押没收。2001年3月,在经历一年的审判后,该法院做出返还文物的最终裁决。2001年5月26日,这块浮雕武士石刻回归中国。2011年,美国著名收藏家安思远通过媒体报道了解相关情况后,主动将自己收藏的另一件武士浮雕石刻无偿返还中国。


王处直墓武士浮雕石刻的回归,是我国首次成功叫停国际流失文物商业拍卖,开辟了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合作的先河。而富有传奇性的浮雕武士合璧归来,显示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流失文物追索工作日益深入的理解与支持。



【看点4】

“方罍之王”皿方罍身首合璧现身展览

图片
青铜皿方罍,商代
湖南省博物馆藏





文章分类: 新闻资讯
分享到: